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诗特刊 > 非虚构

《春天以及这崭新的人间》:在诗歌的城里,找回我们失落的感动

2025-10-21 14:53:44 作者:新书宣传 |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李爱莲,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白银诗刊》副主编,老舍文学院第五届作家培训班学员,作品散见于国内各大刊物,有作品入选多个重要诗歌选本。

        李爱莲的诗集《春天以及这崭新的人间》近日由中国诗歌学会推出,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作为《十人行诗丛——中国诗歌学会会员精品集》之一,正式与读者见面。这部作品以细腻的笔触、深沉的情感,记录了一位诗人从宁夏西海固故乡到北京延庆生活的生命轨迹,也映照出无数在外打拼者在时代变迁中的精神图景。
        这本诗集的五辑,就像组成人生的五个房间,每个房间都装着不同的风景和心情。
        第一辑《贺兰山下》,是整本书的基石与精神的源头。翻开这页,就像打开了旧相册——你能感受到“广阔的风把墓园缩小为一粒草籽”的那种苍凉,也会在《致我的村庄》里,遇见和“猫儿刺、山桃花”一同长大的童年。这里写的并非简单的乡愁,而是一个离家的人,一次对血脉根基的深沉回望与确认。
        行至第二辑《过于明亮的天空》,诗的镜头从苍茫的故乡转向了熟悉的都市,但诗人的笔触并未沉溺于喧嚣。相反,在《妫水河》中,我们找到了一种在都市中珍贵的静默力量。
        诗人与河水达成默契——河水“眼里的平静和豁达”,让她把满腹心事“重新又放回沉默中”。这不正是我们许多人在城市生活中的常态吗?有太多感受,最终都消散于无声。
        “既然没有足够的语言 / 和它促膝长谈”,诗人道出了现代人交流的某种困境。但在城市里,我们有时宁愿面对一条安静的河流,也不想进行一场勉强的对话。于是,她选择了“站在语言之外”,与这个世界“读懂彼此”。
        这首诗,为第二辑的“过于明亮”提供了一种温柔的解毒剂。 当外界过于喧嚣、光线过于刺眼时,我们或许正需要一条属于自己的“妫水河”——一个可以安静对视、无需多言就能彼此抚慰的角落。它告诉我们,在城市中,真正的理解和安宁,有时恰恰诞生于语言止步之处。
        第三辑《三月之上》,则像一本写给自己的时光笔记。诗人追随着二十四节气的脚步,在“立春”看草芽冒尖,在“雨水”听雨声滴答,在“秋分”感受落叶纷飞。读这些诗,仿佛能在忙到脚不沾地的日子里,找到一个让心跳慢下来的理由,回归一种古老而安稳的生活节奏。
        生活当然不总是顺风顺水,第四辑《奔跑与搁浅》 就真实地记录了其中的跌宕。有时我们像《临时演员》,身不由己;有时在《女人与另一个女人》中,看到命运的天差地别。这一辑写尽了“挣扎”的辛酸,它承认生活的重力:偶尔的“搁浅”不可怕,那正是为了积攒下一次“奔跑”的力气。
        最后,诗集在第五辑《每个春天,把自己的心掏出来扔向天空》 达到了最炽热的高潮。这不再是低语,而是一种近乎勇敢的宣告——把自己最真实、甚至最脆弱的心,毫无保留地交给春天。这是一种极致的信任,也是对活着这件事,最赤诚的热爱。
        这五辑连起来,很像我们很多人的一生,从“故乡”出发,在“城市”闯荡,在“自然”中寻找平静,经历生活的“高低起伏”,最终完成一次与自己的和解。 诗人李爱莲就是用这样真诚的诗句,写下了一本关于我们每个人的,承载着记忆、遗憾、治愈和希望的生命之书。
        李爱莲在《后记》中坦言,这些诗是她“从六盘山到长城脚下”三十余年生命历程的忠实记录。她写道:“在喧嚣与宁静之间,我学着去观察这个世界……每一个细微的瞬间,都在我心中激起涟漪。”诗歌于她,不仅是美的表达,更是“心灵的出口”,是“与这个世界对话的一种方式”。
        绿岛在总序中赞誉这部诗集是“民间立场”的坚守,是“带着泥土的真实与生命的喘息”的写作。
        杨志学在序言中指出,李爱莲的诗“既有细腻的柔情,也有粗犷的豪情”,她虽身居北京,笔端却始终萦绕着故乡的山川与亲人的音容。
        这是一部有根、有魂、有温度的诗集。李爱莲用她质朴而有力的语言,构建了一座属于诗歌的城。在这里,我们与逝去的亲人重逢,与童年的自己相认,与这片土地上的风、雪、山川、草木共情。
        《春天以及这崭新的人间》——献给所有在春天里依然相信生命、在人间依然热爱诗歌的人。
 
        李爱莲于1998年2月来京,就职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后勤保障部从事财务工作。2002年,她定居于北京市延庆区康庄镇。2014年4月,加入贵州百灵集团企业有限公司北京营业总部担任财务主管;2018年离开后,入职学大教育集团北京全国总部,担任体系外财务部财务经理,负责集团私有化股份收购相关工作至今。
        在职业发展之余,她也积极投身创业,创办北京成和力会计咨询有限公司,为来自香港、澳门、北京、上海、天津、西藏、新疆、宁夏等全国多地三十余家企业提供专业的财务咨询与税务筹划服务。
        李爱莲自高中阶段开始诗歌创作,数十年来笔耕不辍,持续深耕文学领域。她先后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北京作家协会,长期担任民刊《白银诗刊》副主编,并曾参加老舍文学院第五届基层作家培训班。其作品散见于国内多家重要文学刊物,并被收入多个重要诗歌选本。她的诗歌风格多样、情感真挚,善于以细腻笔触与生动意象传达深刻思考,题材涵盖生活、自然、爱情、时光等主题,风格清新优美,具有较高的艺术感染力。
 
附诗歌节选
 
春天以及这崭新的人间
 
院子里很干净,只有父亲的咳嗽声落在了阳光里
母亲的手上沾满了窗花的颜色
苍老的,弓着身子的树上挂起了红灯笼
推一下本来就开着的门
试图捕捉顺着风升起的青烟
每一样东西,或许只是西风也令我欢畅
 
厨房里溢出的香气,到处都是
和每个新年一样 又是一个丰实的新年
我们围着炉火谈论着春天以及这崭新的人间
 
忆起童年里熟悉的日子的每一个细节
风吹着云拂过天空摇晃着窗户外的残枝
延绵不绝的雪被风吹进一个人的眼里嘴里
 
 
贺兰山下
 
深邃的苍穹之下
蓝有了斑驳,白有了荒凉
踏不平的草,自己收割自己
广阔的风把墓园缩小为一粒草籽
土地萧条却有着层层叠叠的死亡和重生
 
 
我渴望有一种异样的声调
大漠和黄河,飞扬似号角坠落如琴声
所有的画面,满是涟漪
所有的足迹,赤裸而荒凉
世界出没,星辰迷陷
马匹经过,左口袋有盐右口袋有枪
闪闪发光,涌向笔端的有匕首一样的语言
 
白云追逐白云,寂静跌入寂静
草继续枯黄,风继续浩荡
一个午后,一条好路
我正好抵达我
 
 
石峡关谷,我和风
 
方向,始终如一
整整一个上午,我和风交换呼吸,互致敬意
我把风的存在削减到了最低限度
风剥除我身上不需要的东西
它给我按上左翼,搭上云梯
又把我困在各种意外中
 
风替我从这巨大、灰暗、起起伏伏的
单调重复的日子中读出一点什么意义
我替风划出一道道直的,弯曲的,波浪形的线条
让风也陷入使徒般的狂热
 
 
石峡关谷
 
看山,也看水,
我常常穿过老屋后那片密林
熟悉山路的人,在这里也容易迷失
 
离开人类,眼前一无所见
这里除了树还是树
到处都是它的落脚之地
 
几处落雪,枯叶堆积
遍地泥泞,未有人迹
大地把最好的位置给了它
 
水阻挡水,山遮掩山
树还原天空的蓝色,铺设大地的绿色
 
我学着树的样子
铺天盖地地爱着人间的山水
 
 
妫水河
 
每次经过这条河
我们总会有片刻的对视
它眼里的平静和豁达
使我把想说的话
重新又放回沉默中
 
既然没有足够的语言
和它促膝长谈
那么我们站在语言之外
面对彼此的世界读懂彼此
 
 
水上的星星,救赎不屈不挠追求的人
 
妫河水涨得满满的
在这个季节,只有储蓄没有配额
上游和下游都在做自我延伸
 
不可或缺的连续感
时间却把它们分成两截
 
上游朝着过去,追思怀想
下游朝着未来,敞向未知
 
天上的星星,映照出行走的灯火
水上的星星,救赎不屈不挠追求的人
 
 
追风筝的人
 
飞翔是一只风筝的宿命
一如炊烟
高过山巅,追逐一片云彩
高过风筝的投影
成为大地之子
追风筝的人,只记住了风
不必记住方向
方向是离自己最远的事物
奔跑在风中
线的两端都是辽阔
 
 
麦茬地
 
这一场雪之前,整个田野是裸露着的
悬在时间里的麦茬地
那种凝望的表情令人惊异
许多梦,没有熄灭
 
它们在等待一场雪
那些储藏了的干涸了的
那些被掏空了的抛弃了的麦茬地
 
一次被播种,一次被灌溉,一次被收割
它曾经被人世爱过三次
 
每个春天,把自己的心掏出来扔向天空
 
雨没有抵达这个城市
妫河只会沉默不会含笑
岸上的植物像个伪造者
企图剪裁出天空的花边
 
每条街道又宽阔又悲伤
过街天桥像是生着巨翅的大鸟
望着沉重的天空
 
喷泉练习飞翔,飞起来又落下
自由飞翔的风筝更爱那双手
每个春天,把自己的心掏出来扔向天空
 
三月之上
 
三月之上,树木静悄悄地生长
晨露滴在叶子上,浸润的惊和喜
 
根在延伸,努力朝着你的方向
枝丫像是被风打开的翅膀
高过屋顶
让一只鸟获得新的高度
太阳越过地平线
海面上落满了星星
 
三月之上,叶子盲目而生动
新鲜的脉搏正从自己的体内向上生长
企图长出一条河流与你汇合
 
 
海坨山
 
今天我像海坨山一样耸入云里
风拂过我的前额,云雾流淌在我脸颊
 
入二伏天,连果壳里藏着一团火焰
海坨山独自保持清凉
被各种叫不上名字的林木花草包围
 
我这个高楼里的囚犯
侧着身子挤过那些树木的缝隙
坐在一块覆满青苔的石头上
平凡的紫花苜蓿,金盏花,黄芪
欢迎着我,迎接着我
 
 
即便只是一朵山桃花
 
一夜春风,光线有了不同密度
一些新的序列的日子,变得更加幽暗而丰饶
尽美,即便只是一朵山桃花
 
从现在起,不知还要开多少回
即便在梦里,一开三十里
一朵,两朵,三朵……
最美,最虚无,也最仓促
即便是春寒,没有一片叶子
 
 
 
个人简介

李爱莲,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白银诗刊》副主编,老舍文学院第五届作家培训班学员,作品散见于国内各大刊物,有作品入选多个重要诗歌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