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诗头条

流水高山自古弹,鼓琴不易听琴难——渠县举行周啸天诗词学术座谈会

 

2025-10-17 作者:刘雪梅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岷峨诗稿》社长刘道平,新边塞诗首席领军人物杨牧,“周啸天诗学话语”系列图书责任编辑刘姣娇、四川诗词学会会长邓建秋,四川诗歌协会副秘书长冯远臣,县政协二级调研员罗学闰等近50人参加会议,渠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吴海名主持会议。

  10月15日下午,由中共渠县县委宣传部、四川人民出版社主办,渠县文联、渠县教育局承办,渠县诗歌协会、渠县作家协会协办的周啸天诗词学术座谈会在县委党校举行。

  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岷峨诗稿》社长刘道平,新边塞诗首席领军人物杨牧,“周啸天诗学话语”系列图书责任编辑刘姣娇、四川诗词学会会长邓建秋,四川诗歌协会副秘书长冯远臣,县政协二级调研员罗学闰,在渠部分中、省、市、县作协会员以及学校代表等近50人参加会议,渠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吴海名主持会议。

  在专家分享环节,杨牧表示《我的非虚构档案》中多次写到周啸天,第81章以写周啸天结束全书。他是从灵魂深处引我“回乡”的人,是旧体诗词的专家,是与渠县联系最为紧密的渠县籍专家。他指导的《诗文渠县》前言部分几乎勾勒了一部渠县文学史,让我对渠县的历史文化、历代创作、当下作者的分布状况一目了然。

  刘姣娇认为,周教授是严谨的学者,感性的诗人,总能在琐碎中捕捉到人性的微光。这本《杜甫剑南诗解》可称是大唐盛衰的一部微观史诗,周教授以学者之严谨与诗人之灵性为杜甫六年剑南生涯注入了新的解读。如果说《杜甫剑南诗解》是历史的宏大叙事,那么《书林忆趣》则是微观人生的温润记录和对平凡生活的礼赞。愿读者从这些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从容与暖意。

  刘道平分享了《书林忆趣》等周老师作品的主要内容,现场朗诵和解读了周老师《鼓琴不易听琴难》中的《流水》篇,并指出不同人读之会有不同的解读和感受等。

  周啸天表示,自己首先是个读书人,求知欲和创作情怀源于幼年的阅读,源于“人所知道的,我都想知道”“要精通一门学问,最好写一本关于该学问的书”等名言。接着分享了《杜甫剑南诗解》的创作初心,以及杜甫曾受助于成都哪些地方官员等内容。

  嘉宾交流环节,贺享雍佩服其学品、人品、文品。李明春感言,是周老师把我引向了文学之路,关于“大量读原著,没时间就读名家解读,要敬畏新诗”等观点让我受益良多。冯远臣提请周老师分享中华传统文化对新诗的影响和传承指导意见。周啸天以“新诗旧诗都有好诗,都是七情六欲、喜怒哀乐的表达,都要靠作品说话。新诗更加注重内蕴,是有准备的创作。旧诗要学习新诗的创作意识,语言陌生化和内在韵律等”作答,刘道平进行了补充。邓建秋认为,这次会议既是对一位学者深耕学术数十载的致敬,也是一次与经典对话的难得契机。周老师著作向来以“考据严谨、见地通透、文气贯通”为学界所重,此三部作品联袂出版,恰如三面棱镜,折射出他学术生涯中不同维度的深耕与思考,值得我们细品深研。沈世林、杜荣相继对周啸天作品进行了品评。

  当晚,周啸天还作了《竹枝词》专题讲座,分享了《竹枝词》的起源、繁盛、名篇佳作、在宕渠大地的传播情况以及在全国影响较大的地域作品集等。

  此次座谈会旨在搭建文学交流平台,传播传统文化,激发传统诗歌创作激情,助力渠县建设全国巴賨文化传承创新高地。


杨牧分享


刘道平分享


周啸天分享


李明春感言        邓建秋发言

   (文:刘雪梅 图:喻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