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雁山诗歌之夜——罗晖、玉车诗作赏读晚会成功举行
伴随着春夏秋冬的岁月环循,在光阴不断轮转的流光里,诗歌宛如一泓心底岩层深处的清泉,一直润泽着我们心灵的故乡和精神的家园。时值金秋,正是诗人诗歌创作的收获时节。不久前,广西师大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师生在雁山校区独秀书房举行“金秋雁山诗歌之夜——罗晖、玉车诗作赏读晚会”。晚会以诗歌创作、诗学讲演、诗作朗诵和诗篇赏读等媒介形式,作为推介当代桂林文学创作个案,宣传桂学文化建设活动,促进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培养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等活动的具体环节。
诗歌赏读晚会由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广西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广西师范大学)、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桂学研究院、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新诗创作与研究中心共同主办。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年度优秀诗歌选》(年选)主编罗晖,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桂林市作家协会理事玉车,广西师大文学院写作学教研室鹿义霞教授,文学院语言学与应用语言教研室袁柳老师(参加策划文案),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桂学研究院副院长、文学院新诗创作和研究中心主任梁潮老师,还有文学院《诗歌创作》课程班的全体同学等一百多人参加了本次诗歌赏读晚会。
主持人首先隆重介绍与会嘉宾之后,以热情洋溢的开场白拉开了晚会的序幕。梁潮老师为本次赏读会致辞,强调树立诗歌创作、诗学讲演、诗作朗诵和诗篇赏读的审美追求目标,在学生中广泛开展文学审美创造活动,宣传国家语言文字和中华传统文化特色,培养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人才的殷切期望。随后, 17名同学一起上台,齐声朗诵罗晖的诗作《与秋书》,声音洪亮而动听,一下子就营造出激情洋溢的诗意氛围,深深地吸引了在场所有的听众。
接下来,冯代乾、李佳颖、王妍、聂文萍、苏芷芩、方宸翰、林伟健、李倩、陈美含、王欣玥、韦海菊、覃宇美、黄聪波等同学逐一上台表演,分别朗诵罗晖的《写意》、《一身疼痛》、《大地的眼泪》、《故乡》、《春天的模样》、《雪的故事》、《虚构》、《回乡》、《童年》等诗作,以文艺再创作的形式进行演绎,展演罗晖诗作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韵味,饱含情感而富有情思的朗朗诗声,弥漫在独秀书房的整个时空中。
经过精彩的诗歌朗诵表演之后,进入罗晖诗作研讨的环节。九个小组的代表闭彩蝶、李佳颖、姬昂、姚奕旭、黄晓叶、赵家婷、卢雅佳、甘玉琴、覃文洁一个接一个上台演讲,依次进行诗作赏读展演。各小组的代表预先做好充分的准备,进行现场发挥,从不同维度发表各种见解,展现了对罗晖诗作特质进行解读的多元性和丰富性,不时迸发出诗学研讨相互碰撞的思想火花。
经过上半场的诗意研讨之后,转入到晩会的下半场。同学们进入玉车诗作赏读环节。宋佳杰、杨涵、王妍、聂文萍、粟书语、方宸翰、莫小丽、宋敏、石亿、李金美、向缘、田振瀚、唐于涵等同学一个个接续上台演出,分别朗诵玉车的《童年的大山》、《喊山》、《母亲的背篓》、《星语》、《月光下,山沟沟里》、《大山的星火》、《水草深处是故乡》、《晨读》、《此刻》等诗作。同样的赏读会流程,却也能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别样文艺风采。各小组的代表采用明显不同于上半场的语调和节奏,以契合玉车诗作质朴、平实而又温情的独特风格。
朗诵了玉车的诗歌之后,进行玉车诗作研讨环节。9个小组的代表傅淑芬、杨涵、王媚娟、姚奕旭、黄晓叶、吕通通、李溁利、甘玉琴、杨晨美等同学依次上台发言,进行诗作赏读展演。在此环节中,各小组的视角因组而异,分别进行不同解读方式的轮流转换。
整个赏读活动的最后环节,17位同学齐声朗诵玉车的诗作《秋思》,与开场进行的罗晖诗作《与秋书》朗诵首尾呼应,两个齐诵节目给整台晚会平添一种贯穿始终和总体整合的色彩。
经过三个小时的深度赏读,大家普遍关注到罗晖、玉车诗作中的“母亲”、“童年”、“亲情”与“故乡”这个系列主题,与传统的“秋思”这个永恒的中华文学母题,竟然如此不约而同地深度锲合。通过对两位诗人作品的深入赏析,使同学们深刻体会到当代诗歌创作回归古典的传承性和与时俱进的当代性。
诗歌赏读环节之后,鹿义霞老师进行小结,她对同学们的赏读活动表示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她认为以这样的赏读实践为传播媒介,对当代桂学文化、桂林文学和高校学生创作等文教工程具有添砖加瓦的建设性作用,并对未来的新诗创作、桂学文化建设、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及其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的人才培养表示美好的展望。
最后,主持人发表结束语,感谢所有参与者的热情分享,寄语大家将此时此地、此情此景这份诗意继续带入到学习和工作之余的闲暇时光里,让文学艺术持续滋养日常生活,衷心祝愿大家诗意地栖居。会后大家合影留念。本次诗歌赏读晩会圆满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