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人 > 张况

序老貘长篇小说《故乡花团锦簇》

2025-10-10 作者:张况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张况,著名作家、诗人、辞赋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诗歌学会常务理事、佛山市作家协会主席

  作家老貘将其长篇小说《故乡花团锦簇》书稿示我,嘱为序言。捧读之际,心头不禁泛起复杂而亲切的波澜。当此信息喧嚣、人心浮躁年代,能有一位作家真正将笔触沉入土地,为沉默的乡土立言,为质朴的农民抒怀,实属难得。这份执着的乡土情怀,令人动容。

  老貘是客居佛山的苏北人,而我,则是从梅州五华山村走出来的岭南客。我们虽籍贯各异,却同为异乡的扎根者,同在佛山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栖居、耕耘。身份上的共鸣,使我在展读这部作品时,格外能体会到字里行间那份既甜蜜又怅惘的乡愁之重。

  在定居佛山之前,老貘曾在广州从事图书出版等多方面工作,他干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成绩斐然,有目共睹。更难得的是,在繁杂事务之余,他始终未曾荒废文学这片精神的自留地,坚持笔耕不辍,将创作化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命的内在需求。这份对文学的虔诚,在当下尤显可贵。

  小说题为“花团锦簇”,颇具匠心。它并非对田园牧歌的简单怀旧与美化,而是寄寓了作者的深沉期许与敏锐洞见。这不禁让我想起自己来时的路——那个粤东的小村庄。在我们那一代人的经验里,农村青年的出路似乎唯有苦读应试,奋力挤过“高考”这座独木桥,将户籍迁离那片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方算“有出息”。于是,故乡便成了地理上远离、心理上牵挂却难以真正回归的“远方”,是内心深处最柔软、也最怯于触碰的角落。

  然而,在老貘的这部小说中,我欣喜地看到了另一种图景,另一种可能。他笔下的“花团锦簇”,不止于记忆中的桃红柳绿、炊烟袅袅,更是新时代乡村沃土上正在绽放的、充满生机活力的姹紫嫣红。这五颜六色的花朵,是科技兴农结出的丰硕之果,是电商物流将乡土物产送往四面八方的高效网络,是无人机在田畴阡陌间划过的智慧轨迹,更是年轻一代以新知反哺桑梓的蓬勃朝气。作者以其敏锐触觉,精准捕捉到了这一历史性的变迁,他向我们昭示:当代农村青年的道路,已变得多元而开阔。他们既可以走出去闯荡世界,也能够走回来建设家园。而今日之“回归”,不再意味着无奈或失败,而是切切实实地承载着新视野、新技术、新理念的主动选择与“大有作为”。事实上,广袤的乡土,正演变为科技与梦想可以纵情驰骋的崭新疆域,是新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尤为可贵的是,作者在描绘这幅生机盎然的时代画卷时,并未遗失那份源自土地深处的质朴情感与人文温度。老貘的文字间,充盈着对农村风物细致入微的描摹,对乡音乡情如数家珍的眷恋,更有对父老乡亲那坚韧精神、善良品格的深情礼赞。这份感知,既能把握新时代浪潮的磅礴脉动,又能体察到个体心灵深处的细微涟漪。这种敏锐,使得其笔下的故乡既真实可触,又浸润着温暖的诗意。很显然,老貘并非冷眼旁观者,而是满怀深情的拥抱者与参与者,他书写的不是一曲旧日田园的挽歌,而是以亲身经历,见证并推动一个崭新故乡的壮丽诞生。

  通读这部小说,我能清晰地感受到作者胸腔中那颗为故乡而炽烈跳动的心。这份“一往情深”,是灌注于字里行间的灵魂。然而,与许多传统乡土书写不同,这份深情在小说中找到了崭新的载体——那片熟悉的土地上,如今不仅盛开着记忆里的烂漫鲜花,更闪耀着科技赋能的时代光芒。

  作者为我们呈现的故乡,已然是一幅智慧农业大放异彩的现代图景。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劳作场景,正逐步被无人机的低吟、传感器的静默守望所次第更新。在现代化的温室大棚内,水肥一体化系统进行着精准计量,物联网技术确保了作物处于最佳生长环境。这些科技元素并非生硬的植入或冰冷的点缀,而是被作者赋予了情感的温度:它们是新时代的农民与土地对话的全新语言,是故乡在时代大潮中焕发出的别样生机与活力,值得用心用情去记录其中令人感动的每一个细节。

  正是由于见证了这般深刻的蜕变,作者这份独特的“一往情深”才显得愈发厚重与坚实。它让所有的叙事铺陈与情感抒发,都拥有了沉甸甸的时代分量。因为对那片土地爱得深沉,所以观察得尤为细致。老貘不仅铭记着老树根部的每一圈年轮,更读懂了智能终端上每一组数据所蕴含的切实希望;因为对这片土地爱得执着,所以笔端凝聚着充沛的力量——这力量,既源于对农耕文明传统的坚守与致敬,更来自对现代科技创新的热忱接纳与推动。在作家的笔下,科技并非乡愁的消解者,而是乡土文明在新时代得以延续和升华的重要载体,是故乡迈向“花团锦簇”盛世图景的现代密码与坚实阶梯。

  老貘,这位来自苏北的汉子,以其扎实的笔力与深厚的乡情,为他的故乡,也为所有正处于深刻变革与振兴中的中国乡村,立下了一份饱含深情的文学档案。我们有理由坚信,当科技的甘霖滋润着古老的土地,当无数游子的深情厚意汇入故乡发展的洪流,那片生育我们的广袤热土,必将迎来一个真正可持续、充满无限希望的、“花团锦簇”的春天。

2025年10月8日
佛山石肯村 南华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