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远方——从调元风骨到巴蜀新章:2025罗江诗歌节圆桌座谈举行
10月30日,2025罗江诗歌节“诗与远方——从调元风骨到巴蜀新章”圆桌座谈在李调元纪念馆举行。全国及本地诗人学者、媒体记者近百人共聚一堂,展开了一场关于诗歌与城市未来的深度对话。

圆桌座谈现场 供图 德阳罗江区委宣传部
本次座谈以调元文化为脉络,以巴蜀精神为核心,共同探讨诗歌如何成为激活当下、赋能城市的文化力量,寻找诗歌从“文化符号”变为“产业基因”的答案。德阳罗江区委书记黄琦,德阳罗江区委副书记、区长张天则,中国诗歌学会党支部书记王山,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四川省作协党组副书记鲁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冷凇,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古籍研究所所长方笑一,《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总冠军陈曦骏等参与研讨。
会议设置两大核心议题,包括“诗与文化——诗歌激活在地文脉,推动全民共创”和“诗与城市——诗歌链接多元业态,彰显城市格局”,涵盖从调元精神的当代解码、全民诗歌的生态构建,到“诗歌+”产业创新路径、城市文化IP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
“让诗歌从李调元的个人风骨内化为整座城市的集体人格,成为罗江人共同的文化身份认同,是罗江区委、区政府的长期目标。”德阳罗江区委书记黄琦在座谈中表示,以诗歌赋能城市文化,罗江不断拓宽群众参与广度,深入实施“诗香人才”培育计划,创新探索大中小幼一体化贯通式培育模式,鼓励群众文艺团体创新发展。未来,罗江将坚持以“数智化”赋能文化传承与发展,在城市设置更多互动式“电子诗屏”,利用新媒体平台探索举办短视频诗歌大赛,引导群众用更现代、更富创意的方式表达对诗歌、对罗江的热爱。
当天座谈会上,与会嘉宾对罗江深厚的诗歌文化底蕴赞赏有加,并给予高度评价。与会嘉宾围绕“诗与文化——诗歌激活在地文脉,推动全民共创”和“诗与城市——诗歌链接多元业态,彰显城市格局”两大议题深入探讨。王山说,罗江诗歌的长远发展关键在“普及”与“探索”的均衡,既要大众传播,让诗歌走进生活,也要鼓励探索,为创作者提供空间,最终形成层次丰富、生态健康的发展格局。冷淞建议,罗江可依托李调元这一超级文化IP,以“赛会展演游”为载体,深度链接当下、赋能文旅、激发消费,最终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同频共振,让罗江故事传得更远、更响亮。
经过两场深入对话,大家达成高度共识——诗歌是激活罗江城市发展的核心动能。它既是连接历史与未来的文化根脉,也是驱动文旅、商业、科技多元业态融合的创新引擎。通过“文化为经济注入灵魂,经济为文化提供载体”的双向赋能,罗江正将“调元风骨”的深厚底蕴,转化为“巴蜀新章”的生动实践。
圆桌座谈会前,专家学者、诗人等嘉宾还先后前往庞统祠博物馆、李调元纪念馆进行实地调研与文化体验,切身感受罗江深厚的历史文脉,为此次诗歌对话注入了更为真切的情感与灵魂。(文 刘静)